浩略刑辩公开课是由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刑辩学院发起的公益性刑辩交流活动,兼顾刑事法理论的讨论交流与刑辩实务技能的传承提高。该活动旨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刑辩人的要求,采用主讲人授课、小组研讨、圆桌论坛等不拘一格的多种形式进行。
主持人发言
开场环节,蒋为杰律师首先对到场的嘉宾、律师同行及法律从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分案审理议题在当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性。
蒋为杰律师指出,随着刑事案件复杂性不断提升,共同犯罪、关联犯罪案件数量增多,分案审理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愈发频繁。然而,分案审理在提升庭审效率的同时,也给刑事辩护权的行使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平衡庭审效率与辩护权保障,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主讲人发言
韩旭老师通过专业分享系统剖析实务痛点,为辩护权保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引发法律界广泛关注。
分案审理作为应对被告人众多、案情复杂案件的司法手段,其合法性源于高人民法院 “刑诉法解释” 第220条第1款规定 —— 对一案起诉的共同犯罪或关联犯罪案件,若分案更利于保障庭审质量与效率,法院可分案审理,但不得影响当事人质证权等诉讼权利。然而实践中,分案审理对辩护权的冲击逐渐显现,韩旭老师将其归纳为五大核心影响。
其一,辩护人的出庭权受到限制。分案将完整案件拆分为 “碎片化” 个案,其他案件辩护人无法庭席位且不被允许出庭,导致案件信息封闭,辩护人难以获取全面信息,无法形成协同辩护策略,甚至出现辩护力量相互抵消的情况。其二,辩护人发问权受到限制。在共同犯罪案件中,辩护人需向其他被告人发问以核实供述、厘清主从犯关系,但分案后这一权利缺失,可能使不实陈述成为定案依据。其三,被告人的质证权无法保障。尽管我国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 “刑诉法解释” 均明确质证权要求,但实践中鲜少传唤分案被告人到庭对质,仅以书面供述定案,违背国际司法准则。其四,辩护人之间难以协调辩护立场并形成统一的辩护思路。分案让辩护人 “各自为战”,失去形成辩护合力的动力,例如并案时可共同提出的 “非法证据排除” 申请,分案后易被忽视。其五,已决案件的裁判会削弱未决案件的辩护效果。先判案件的事实认定与裁判结果会对后案法官产生潜在影响,尤其在认罪认罚案件中,先判有罪结果会大幅增加未认罪认罚案件的辩护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韩旭老师提出 “实质上一案” 理论,为辩护权行使提供核心依据。他指出,判断案件是否为 “一案”,关键看犯罪行为的独立性与完整性 —— 若案件基于同一行为或关联紧密(如寻衅滋事罪中组织指挥与具体实施行为),即便分案,仍属 “实质上一案”。基于此,《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的阅卷权,以及辩护人出庭权、发问权等,均应覆盖 “实质上一案” 的全部案件材料与审理环节,限制相关权利即属侵犯辩护权。
为落实 “分案不损权” 原则,韩旭老师进一步提出七大 “程序补偿” 策略:一是充分保障辩护人对关联案卷阅卷权,允许律师在保密前提下查阅同案人供述等关键证据;二是限制辩护人参与分案审理案件庭前会议和庭审并发表意见的权利,为关联案件辩护人设置专门席位,允许其参与庭前会议与庭审;三是确保关键证人出庭接受发问质证,通过传唤或远程视频保障质证权,严格限制未出庭证人书面证言的使用;四是审慎决定分案范围,树立 “并案为原则、分案为例外” 理念,仅在未成年人案件、同案人在逃、被告人数过多致法庭无法容纳三种情形下分案;五是加强程序监督与救济,赋予辩护方对不当分案的异议权,允许向上级法院申诉;六是分案审理问题上充分尊重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若一致申请并案则应准许;七是推动分案案件同步开庭、同步判决,避免 “既决效应” 影响辩护效果。
此次分享不仅厘清了分案审理与辩护权保障的核心关系,更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方案。韩旭老师的研究为破解刑事辩护实务难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对推动司法实践中辩护权的实质保障、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与谈人发言
陈琦律师作为与谈人,结合自身丰富的刑事辩护实务经验,对韩旭老师的讲解进行了补充与延伸。陈琦律师表示,韩旭老师的理论分析为实务操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而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还需关注更多细节问题。
陈琦律师针对 “分案案件同步开庭、同步判决” 提出了实务建议。他指出,部分法院因案件数量多、办案人员紧张,难以实现完全同步开庭,此时可通过 “证据共享机制” 减少先判案件的影响 —— 即在分案案件开庭前,由法院组织各辩护人交换关键证据,确保后案辩护人提前了解先案证据情况,为辩护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陈琦律师强调,辩护律师自身也需提升应对分案审理的能力,例如在接受委托后,及时梳理案件关联关系,提前向法院申请并案审理或调取关联案卷;在庭审中,若遇到质证权、发问权被限制的情况,应及时提出异议并记录在案,为后续救济保留证据。
自由交流环节
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本次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问题,与韩旭老师、陈琦律师及蒋为杰律师深入互动。大家围绕分案审理的适用范围、辩护权保障的具体规则、实务操作中的难点等问题,展开了多元视角的探讨,不仅解决了部分实际办案中的困惑,更迸发了诸多新的思考方向。
未来,浩略律师事务所将继续通过刑辩公开课的形式,搭建专业交流平台,推动刑事辩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创新,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贡献力量。
本次浩略刑辩公开课第六期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活动内容兼具理论高度与实务价值,为今后办理分案审理相关案件提供了重要参考,期待浩略律所未来推出更多优质的刑辩交流活动,共同推动刑事辩护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