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同一法治理想的法律人
作者:徐艺梅律师
上周有幸拜读了徐昕教授的《无罪辩护》一书,读完感受颇多。这本书即是对青年刑辩律师具有专业指导意义的大案记实,更是一份将法律人在路上应有的职业情怀通过文字的延续。它给后来者送来无穷希望的力量。浩瀚宇宙之下,华夏大地之上,“法治”何尝不是新中国的一个孩子。此时,突然想起李宗盛先生唱的《希望》里的歌词“他们是未来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但愿我能给他一个,像天堂的地方”。年岁里为这个名为“法治的小孩”,青丝白发之间,法律人能做的即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读到深处,看到了一个无辜者拯救另一个无辜者的薪火,感受到了一个后来者律师向一直前行者律师的敬意。读到激动之处,隔着薄薄的书页长啸心中同生的无奈之感:“刑辩难,刑辩难,难于上青天,难于叫不醒假装睡着的人;行路难,行路难,重重关卡设,步步恶水阻,长问青山,你的曲,是希望前奏?还是绝望永叹?叹、叹、叹,即是哀叹又是惊叹,哀生命难重来,惊有一群赤诚法律义士风雨无阻,入青山解世人言渴”。
读到可爱感人之处,想起了自己办案经历中遇到可爱的法律人。是呀,良法、良知、良治,善良公正之术,不是惠一人,而是惠亿亿万万人啊!不是惠一个时代,而是惠千秋再千秋的后世呀!着眼个人,着眼当下,心同此理,职业衣袍之下,我相信法律人及正义之士都有一颗鲜红温热的心。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法律人走的路,不孤,我辈不孤。
作为一个青年律师,讲真真的,从简单的课本突然转战到复杂社会战场之上,多多少少有些忐忑,更何况“人”并非真理,实践检验的是血肉之躯。拂面而来,有倒计时般挑战与考验,还有难琢磨揭不开复杂人心人性中的善恶。
刚独立执业时,心中常是敬畏,常是尊重,常是忧惧。当然如今如是敬畏,如是尊重,只是忧惧少了,多了一份相信,相信法律,相信生命中同样渴望美与自由的点点星光。雪莱曾说“法律不可能使本质上是道德的或纯洁的行为变为犯罪行为,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为又变成纯洁的行为一样”。法律真正目的体现,是尊重人民的自由和尊严,尊重基本道德和人权。感慨徐教授在书中多次提到的“健康力量”,翻开那些感动与激励我私人收藏“高光”时刻:“有申请会见时的,有开庭时的,有阅卷时的,有调取证据时的,有沟通案件时的。”
会见时刻“高光”
【一只被请到椅子上的“熊”】
在我们县公安局,那时候疫情期间,看守所不开放,律师只能提前打申请,申请到会见证,预约县公局对接看守所的远程视频时间,完成视频会见。刚刚独立时,个独立办理的刑事案件,是法律援助案件。那个时候属于被师傅们“赶鸭子上架阶段”。县法援助中心对我们工作要求十分细致,要求充分保护援助对象的辩护权,再难预约律师都要会见至少一次援助对象,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出于对援助对象的隐私保护,在这里我不谈及任何相关的案情。只是分享来自一位警官和一位前辈同仁的善意,我记得那天会见是在冬天,那天预约到会见是宁律师和我,宁律师进去时特意叮嘱我,小徐不要着急,我尽快沟通完毕,你那边一定也来及的啊,因为看守所那边下午四点要开始集合安排吃饭,所以四点后就不带人上来了视频会见了。我说好的,谢谢宁律师。那刻我被宁律师来自长辈的关怀给感动了,那天我俩前后脚到达县公局。在等候警官交班上岗时,她看到我拿了一大堆案卷,一直写写画画,她说这么认真,小姑娘。我不好意思笑笑说,次见有点紧张,而且起诉书认定的数额与援助对象认可不一致,想问清楚。因为会见室的楼层的走廊上没有座椅,于是我把包放在地上,开始站在门口边看笔录边等,后面可能不知不觉的可能过来一个小时左右,感觉有点站累了,想做笔记站着也不方便,在环顾四周发现没人且这么久也没有人经过,于是自小乡野养成的席地而坐的习性,便大大咧咧的坐在门口的地上了。好像我或坐或爬地上没多久。哈哈此刻,“高光”出现了,一位很是帅气但并不高大的年轻警官,推着一把椅子,倏忽的出现在我面前,我一脸懵抬头看他。他说律师你坐在这把椅子上等吧,你们律师也不容易呀。表达感谢后,我坐在椅子继续等宁律师。不过等那位至今我并不知道的姓名的警官走了之后。突然后知后觉的尴尬癌犯了。那不是刚刚自己像头熊一样趴在地上,写补充会见问题清单时候,被摄像头录进去了,好在围了围巾,脸应该挡住了。这位好心警官椅子“闪瞎眼”的暖心插曲过去后。宁律师确实给我留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见时间。
开庭时刻“高光”
【你别“阳”了呀】
本次所述的开庭案件涉及到非正常死亡纠纷,因烦添当事人伤心事重提困扰,此处不讲任何案件情况。只讲让笔者感觉到“高光”的法治故事的温暖时刻。记得那天特别之戏剧,那次开庭日期经过了对方二次修改,我们都是积极配合法庭。这个案件书面质证意见写了九页差不多快5000字。对方还是没有提供我们认为被对方隐藏的证据,而且还想延后开庭,我们坚持第二次送达,双方签字明确,被告方不得再随意改动了。本案因是王律师对接给我办理的,故该案由我俩合作办理。那天王律师因事错过了高铁要晚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故由我独自一人参加庭审。这是戏剧之一,庭审双方,二对二变成一对二了。没事好在案子足够熟悉。没有想到更为戏剧是,到达开庭现场。每每想起对方律师身穿防护服和带着口罩沉重于我开展辩论时,心底油然滋生出对我们律师行业中那些敬业同仁职业品格的欣赏之情。法官和我都明白了,为啥对方一改再改的原因了,原来是对方律师和对方一直重“阳”没好。但是庭审不能再延了,案子因为调解、鉴定、听证一系列的事情已经拖了快一年了。看到对方“阳”的情况如此严重,内心做好了下次开庭准备,我们这个庭的法官是位00后要喊“老爷爷”的年纪。但是法庭坚持正常开庭了,当时真的感谢法官继续开庭。那时候海南岛正式疫情新病毒扩散严重的时刻,该冠株对老年人十分不友好的。又到了“冒泡泡”的高光时刻,法官突然在正式开庭前,说徐律师你等一下进来,我一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嗯不是正常开庭。法官一脸严肃的说,你那个口罩不行,我让书记员给你拿个N95戴好了,你再进,到时候你别“阳”了。内心有点润润的,只能说谢谢了,那天庭开的很顺利。不过总是洋洋自得从未“阳”过的,天选的打工人“阳”了。想到自己在海口疫情严重时候,还去做志愿者时候都没“阳”,结果这次出差乐东开庭“中招”了。为此休息了十一天,才彻底恢复健康。这个案件后虽然经过了二审,但结果争取到大权益当事人能接受。不知不觉写到夜深了,笔者困了,关于那些星光暖心暖眼的时刻就分享到此了。本案的执行法官也是一位很敬业的法官。他是一位年轻的执行法官,在我和李律师跟他沟通现场执行时,他积极推动。每次跟他电话沟通,他都是很认真倾听也愿意支持我们被害人诉求。有一次跟他打电话沟通,现场执行时间,他说他在地里做执行财产调查,想办法帮农民把果子卖出去。
今夜未分说的故事,且听下回呀,笔者会记录更多“高光”时刻,让大家慢慢欣赏,细细品读法律人的故事。相信点点星光,感受丝丝温情,相信我们的“法治”是健康的,而且相信会越来越健康的茁长成长。
《问路》
徐艺梅
我问你这条路必须走吗
你侧着身不说话
抬头,望了望窗前的月
低头,叹了叹............
继续拿起那杆喧嚣的笔
寂静的写着
我望着你流泪
这样的深夜里
稻香虫鸣
我知道
那个站在
迎风田野的你
遥望漫天星辰的你
在黎明升起时
不会再回来
你用寂静的书页
走向了我
也走向了更远的远方
用一生温热写下了
这条路
你必须走
那些恶的惊叹
那些善的疾呼
那些美的柔情
都是你喧嚣里寂静
只有我知道
你所有的故事
都是我寂静里的喧嚣
假若在遥远的星际重逢
你还会向我问路吗?